汉明帝刘庄生平简介

时间:2019-10-02 来源:百科大全 点击:
汉明帝刘庄,幼名刘阳,生于建武四年(28年),建武十五年(39年)封为东海公,建武十七年(41年)晋爵为王,建元十九年(43年)策命为太子,并改名刘庄。建武中元二年(57年)继位,是为东汉第二代皇帝——明帝。他承继父亲汉光武刘秀的中兴大业,并加以发扬光大。刘庄是个很有个性的皇帝,在东汉都城洛阳流传有很多关于他和他统治时代的传说故事。

  汉明帝刘庄本是光武帝刘秀的四儿子,在其上有长子刘疆。刘庄由新野的阴丽华所生,刘疆则是定恭王的外孙女郭氏所生。在这两个女人之间,刘秀倾心的是阴丽华,然而这时阴丽华没有生育,郭氏却有了一个男孩。考虑到传宗接代的责任,建武二年(26年),刘秀立郭氏为皇后,立阴丽华为贵人。同年,刘疆被立为皇太子。

  天下还未平定时,刘秀率军征讨彭宠,阴丽华也随军远征。在行军途中,阴丽华怀孕了。建武四年,在元氏,阴丽华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后来的明帝刘庄,当时起名叫刘阳。

  刘阳因是阴丽华所生,所以很得刘秀的宠爱。少年时代,他师从经学大师桓荣学习,10岁时,就能背诵和理解古典名着《春秋》。刘秀觉得儿子很了不起,简直是神童。而较早地在刘秀身边学习和观察政务活动,又增加了刘阳的才干。建武十五年(39年),刘秀下令检查天下的垦田和户口,并命令刺史、太守们逐一汇报。到汇报这一天,12岁的刘阳站在刘秀身后,观察上报官吏的神色。刘秀仔细检查着文书,翻着翻着,在陈留县的吏牍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话:“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刘秀莫明其妙,问下面的官吏们,大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站在刘秀身后的刘阳得到父亲的准允,站出来说: “河南是首都所在,中央高级官吏都住在这里;南阳是陛下的故乡,陛下的亲戚多居住于此。因此对这两个地方的田亩数字,负责检查的官员们当然不敢多问。”刘秀恍然大悟,惊叹12岁的孩子有如此锐利的眼光。于是有了以刘阳为帝位继承人的打算。

  这时,郭后由于失宠,心中颇有怨恨,时时讽刺阴丽华和刘秀,更促成了刘秀废长立幼的决心。但皇太子刘疆并没有什么过错,于是刘秀决心先废黜郭后再说。于是在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以“怀势怨怼、数违教令”的罪名,废黜了郭皇后,另立阴丽华为皇后。皇太子刘疆觉得母亲被废,大势已去,不得己上书刘秀,请求让位,出镇藩国。刘秀因为刘疆毕竟没有过错,不忍心批准,刘疆又拜托亲近大臣,为其表白诚心。刘秀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在建武十九年(43年),下诏封刘疆为东海王,立东海王刘阳为太子,改名为庄。这一年,刘庄16岁。建武中元二年(57年),刘秀去世,刘庄正式即帝位,是为明帝,时年30岁。

  一、葬父入黄河

  汉光武帝刘秀当了32年皇帝后,驾崩于洛阳宫中,据说刘秀临终时遗诏太子刘庄将自己安丧于黄河之中。这道遗诏实在有悖情理。千百年来,洛阳的老百姓是用传说来解释这件事情的。

  传说刘秀当皇帝后,非常娇惯太子刘庄。在父皇宠爱中长大的太子,非常任性,无论大小事情都爱和父皇对着干。刘秀上年纪后,想按惯例在北邙山上为自己建一座陵墓。可他想太子一直和自己唱对台戏,若建好陵墓放在那儿,自己身后事还是要由太子来办的。儿子真不把自己葬在山上陵中,偏要把自己葬入山谷的最低处岂不太糟?因此,刘秀终生也没敢给自己造陵园。

  终于有一天,刘秀自感病重不治将要归天了。他考虑到太子一直和自己唱对台戏,倒不如将计就计,来一个正话反说,嘱咐太子将自己葬于邙山脚下的黄河之中。这样,太子再唱一次对台戏,偏把父皇葬到邙山之顶,便正好实现自己葬于邙山顶上的愿望。谁知太子和父皇顶牛了一生,这时望着行将归天的父皇,心中突然觉悟,想着父皇平时对自己宠爱有加的情怀,不由大放悲声,对父皇说:“不孝儿平素负父皇的教养之恩,专爱与父皇顶牛,父皇的后事,一定按照父皇的嘱咐办!”刘秀听了太子的话悲喜交加,悲的是自己真的要被葬人黄河之中,喜的是太子终于觉悟到父皇对他的爱。但是,刘秀已经再也说不出话了。

  刘秀驾崩后,太子刘庄继位,就是汉明帝。汉明帝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公布先皇遗嘱诏书,克服艰难困苦在滚滚的黄河之中,为先皇修建一座水中冥府,将先皇安葬其中。

  说来也怪,先皇刘秀的灵柩刚安葬入水,黄河水便向北滚去,将水中陵墓露在岸滩上。从此,光武帝刘秀的寿陵就留在邙山与黄河之间了。

  二、梦佛求经

  传说,东汉永平年间的一天晚上,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身高一丈六尺的金人,身上放着光芒,从空中飞进了宫殿。

  第二天,明帝召集满朝文武大臣为他圆梦,看看是吉是凶。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瞧瞧你,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时,掌管递奏章传达圣旨的官员通事傅毅奏说:“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山川震动,江河泛滥,晚上西方天空现出五色光华。太史苏推测,这当是一位大圣人在西天诞生。这位圣人降临人间是为了救苦救难,他的信义,一千年后就能传人我国。”傅毅看皇上专注地听着自己解释,继续说:“屈指算来,那时至今将近千年,陛下梦到的金人,

  大概就是这位圣人吧!据臣所闻,现在西域有位神人,其名叫‘佛’。陛下梦见的必定是他了。”

  明帝听了十分高兴,就想了解一下这位神人的详情,于是选派郎中蔡(忄音)、博士弟子秦景等12人,择了黄道吉日,前往西域寻佛求法。

  这十余人离洛后,跋山涉水,历尽艰险,一年后到了今天阿富汗一带的大月氏国。那里佛教已经盛行,寺院众多,宝塔林立。一行人搜集了一些佛经佛像后,又邀请了到大月氏国传教的古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于永平十年返回京都洛阳。明帝大喜,特意召见两位僧人,然后请他们在外交官署鸿胪寺住下,翻译带回来的那些佛经。

  第二年,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依天竺的建筑样式,修建了一座僧院。院建成后,藏进蔡倍取回的佛经。明帝还特意把佛像挂在自己小时候读书的凉台和为自己预建的寿陵上供奉。两位高僧也搬进清凉台接着译经,直至圆寂。

  由于两位高僧来时住在鸿胪寺,所经,人们就把眼下两位高僧住的这僧院叫做“寺”。以后传下去,僧院都称作了“寺”。“永平取经”时,是一匹白马辛辛苦苦驮回佛经、佛像的,为纪念白马之劳,就把这座僧院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的创建,要比我国广泛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早500多年呢!

  三、白马寺佛经能现佛真容

  摄摩腾、竺法兰二位高僧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二人共同译出了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摄摩腾圆寂后,竺法兰又继续译出了一些经卷。后来,凡在白马寺译出的经卷,都做有书套,整整齐齐珍藏在殿内。善男信女拜佛时,也向这些佛经顶礼膜拜。

  “心诚则灵”。据传,北魏时,僧徒们正在对这些佛经膜拜时,经卷突然发出五彩光芒来,灿灿然,照得殿内通亮。彩光中,现出佛慈善的容貌。

  四、主持佛道斗法

  佛教传人我国后,得到皇帝的信奉,从而引起了道教徒的极度不安。东汉永平十四年,即白马寺建成后的第三年,道士诸善信串联了五岳十八山观、太上三洞的六百九十名道士,联名上表汉明帝,痛斥佛经的“虚妄”,声言要与西域胡僧较试优劣,以辨真伪。汉明帝看罢奏间,也想瞧瞧传人的佛教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家孰劣,就准了众道士的请求,让佛道两家在白马寺前筑台比试。

  正月十五,明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来到白马寺前观看比试。释道两教也各集精兵强将前来助阵。

  先是论辨教义,双方唇枪舌剑,或褒扬启家经义至善至美,或攻击对方。摄摩腾以传播佛教为已任,练就的言辞犀利,处危不乱。有次他到印度一附庸小国讲解《金光明经》,刚好碰上有敌国前来侵袭这个小国。他对小国君臣们说:“《金光明经》有话表明,能说此经,则被地神所保护,使所停留的地方安乐稳定。现在有战争发生,我愿意前往说经,劝息战争。”他言罢去敌国兵营,晓以兴兵的利害,说明交和的益处,终于使敌国止息干戈,与这小国结为

  友好。你想这种高僧,辩论起来岂能吃亏?

  那些道士呢?平日以隐居炼丹养性为主,对世间纷争少闻少问,多口讷舌笨,争论起来言辞就不那么尖锐了。辩论两个时辰,道教终于败北。

  接下来比试焚烧经卷。道士们输了一场,十分慌张。等双方经卷在各自的丘坛上放好后,六百多名道士列队绕坛诵经祈祷,求天尊显灵保佑。摄摩腾事先知道比赛内容,早已把佛经誊写在金箔上了。因此显得不慌不忙。

  明帝一声令下,高台上同时举火。你想那堞外旷野里风助火势、火助风威,霎时烈焰腾空。君臣们举目看时,道教这台上火焰格外熊熊,还杂以劈劈叭叭的爆裂声。为何呢?因为汉朝是造纸业的初制时期,纸的产量极少,通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简牍和丝帛。简牍,南方以竹为原料,北方以杨;柳为基材;丝帛是丝织品,价钱昂贵且难久存,道士们用的并不多。你想这一大堆干燥的竹

  木岂有不着的么?一会儿,大堆经卷化为灰烬,随风飘尽。

  再看佛教的焚经台上,烈火中突然“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环如盖,遍覆大众。”这时,僧众们突然奏起摄摩腾教授的印度音乐,中国人初次听到,还以为是天上的仙乐呢!那些经卷中事先夹进的小块金箔被火焰的热气流带上高空飘落下来,又恰似天降宝花,更让观众惊讶了,一时欢声如潮。那些五岳来的道士相顾失色,大生惧怖,南岳道士费叔才惭愧得竟当场气绝身亡。从此,佛教声名大震,汉明帝更加虔信佛教了。

  现在,焚经台上的土还是红色的,传说就是那次比试时烧红的。

  五、佛祖钵化齐云塔

  汉明帝建成白马寺后,一心向佛,佛教在华夏大地广泛传播开来。佛祖释迦牟尼知道东土大兴佛事后,非常高兴,就化作一个托钵游化的老僧到洛阳白马寺来察看,佛祖见洛阳人真心向佛,心中甚悦。-但也听到白马寺东边水潭里有一蛤蟆精常出来祸害众生,百姓倍受其害。

  佛祖决定为众生降魔除害。等到深夜,佛祖带着化斋的钵来到潭边,对着深潭诵经施法。倾刻间,潭水就沸腾起来。

  蛤蟆精不堪其扰,就跃出水面与佛祖斗法。但是,佛法无边。那蛤蟆根本不是佛祖对手。佛祖不愿伤它性命,就点化它道:“蛤蟆成精,祸害众生!弃恶从善,仍为善行。”蛤蟆不受劝戒,最终被佛祖收进钵中。佛祖去掉蛤蟆精的魔力后,就释放了它。但为防其它魔怪侵优佛教净土,就翻手将钵扣在潭边,变成一座齐云宝塔以镇邪驱魔。

  蛤蟆精仍居住在白马寺附近,魔心渐逝,天天听诵佛经,慢慢地成了正果,变成一只金蛤蟆。它内心感谢佛祖的好生之德,就干脆守在齐云塔顶上,看护起齐云塔来。后来,每当月明之夜,人们常能看到闪着金光的蛤蟆在塔顶上出没。平时,你站在塔前20米处击掌发声时,就能听见金蛤蟆“呱呱”的回应声,好像在劝人改恶从善呢!

汉明帝刘庄生平简介

https://www.tonghuashijie.net/bk/21999.html

推荐访问:汉章帝刘炟 汉明帝简介 汉明帝刘庄忆母 刘庄皇帝 汉明帝马皇后 汉明帝是哪个朝代的 刘庄的皇后是谁 汉明帝的皇后 刘庄有几个儿子 刘庄是刘秀和谁的孩子 汉明帝庙号 东汉皇帝列表 刘庄的母亲是谁 刘秀简介 显宗汉明帝 马明德皇后 刘庄下一任皇帝 汉明帝刘庄最宠爱的公主 刘庄的后代 刘庄的儿女 汉朝刘庄 汉明帝皇后马氏轶事 刘秀是东汉还是西汉 马皇后简介 刘炟当了几年皇帝 东汉刘庄是湖北人吗 阴丽华简介的子女 汉明帝讳庄字子丽 刘庄的妻妾 东汉皇帝汉明帝刘庄生平 汉章帝 东汉明帝刘庄的儿子 东汉

扩展阅读文章

百科大全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百科大全推荐文章

百科大全推荐文章

京ICP备11356960号

童话世界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