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与吐蕃的青海之战
唐与吐蕃的战争,又称唐蕃战争,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发生在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争。原因是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和青海地区。唐太宗时期,双方发生一次规模有限的冲突,唐军击退了吐蕃军;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处于守势,保住了西域;唐玄宗时期,吐蕃处于守势。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吐蕃借机控制了陇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镇,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大食,合围吐蕃,加之吐蕃连年征战,国势大衰,最终在末代赞普朗达玛被刺杀后于877年分裂崩溃。
其间,唐朝和吐蕃八次会盟,由于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给吐蕃赞普,所以唐蕃关系又称舅甥之盟。
唐仪凤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唐朝为阻止吐蕃军屡次扰其边界而在青海(今青海湖)发动的一场战役。
仪凤二年,唐高宗李治鉴于来自吐蕃的威胁,颁发《举猛士诏》 ,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勇士,选择臂力过人、弓马娴熟的军事人才编入新军,以便进行军事反攻。三年正月,唐朝派金吾将军曹怀舜、金吾将军李知什分赴河南北等地广招精兵良将,很快组建了一支精锐之旅。是岁,吐蕃局势初定,大论噶尔·赞聂多布已率军平定内乱,牢牢控制了局势。赞普器弩悉弄正式为父王发丧,唐朝认为有机可乘,企图利用吐蕃发丧,人心不稳之机而取胜,遂准洮河道总管刘仁轨奏,令中书令李敬玄替其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西河镇抚大使、鄯州都督,工部尚书、左(一说右)卫大将军刘审礼为洮河道行军司马,统军出击。并敕益州长史李孝逸、福州都督拓王奉益调动剑南道(治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之兵,配合作战。唐朝以18万兵马逼近吐蕃,实谓空前。吐蕃闻讯即以名将噶尔·钦陵督兵,严阵以待。七月,双方在龙支(今青海乐都南)交战。唐军将领张虔勖率精兵,一日连取两阵。吐蕃军诈败,一退数百里。唐军轻率进击,刘审礼领前队人马深入,屯兵于濠所。噶尔·钦陵突出奇兵,猛攻唐军营帐。刘审礼率军力敌,然寡不敌众,未能突破重围。身为主帅的李敬玄却怯懦畏战,按兵不动,以图自保。九月,刘审礼兵败被俘。李敬玄闻讯,即率部奔逃至承凤岭(今青海西宁西南千户庄),利用泥沟掩护固守。吐蕃军占据制高点,李敬玄无计可施,所部坐以待毙。唐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率500名敢死士乘夜偷袭吐蕃兵营。蕃军没有料到此举,顿时大乱,死300余人,将军跋地设匆忙中引军逃命。李敬玄始领军得还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但已损兵过半。其时,应猛士诏在军中的原监察御史娄师德奉命收集散亡将士,唐军复振,旋又奉命前往吐蕃,在赤岭(今青海日月山)与钦陵会谈。娄师德极言唐廷休战求和之意。钦陵亦表赞同,双方即暂罢兵戈,边境稍宁。唐高宗以黑齿常之之功,擢其为河源军副使。
点评:此战,李敬玄初怯懦畏战,后又消极防守,被动挨打,幸有勇将猛士背水一战,夜袭蕃军,方化险为夷。而蕃军以优势兵力围唐军于死地,疏于防备,未能大获全胜。
https://www.tonghuashijie.net/bk/44509.html